首页新闻公告新闻详情页

SOHO中国转型成功被指是“假象”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4日分享到:

     SOHO中国成立19年来,其成功就建立在这种“小、快、灵”的基础上:高价收购、开发核心商业项目,以散售模式回收资金,快速回笼。依靠这种模式,SOHO中国在地产界做得风生水起。2006年至2009年,SOHO中国连续四年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

  不过从去年8月开始,潘石屹决定做出改变,宣布SOHO中国从“开发—销售”到“开发—持有”商业模式转型,以获得长期物业增值。这也就意味着,作为SOHO最顶尖“销售员”的潘石屹,现在转行做起了“包租公”,不再依靠卖楼生存,转为收取租金。通常,这是香港的新世界、太古这类老牌地产大亨钟爱的生意,它回报持续、稳定,但所耗费的资金和商业管理的复杂程度都令人望而生畏。
  时至今日,距离潘石屹宣布转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已给了他重重一击。
  SOHO中国今年上半年的财报看起来不赖:收入25亿元,同比翻番;净利润增长242%,达21亿元;核心净利润(不含投资物业评估增值)为5.37亿元,同比增长130%,核心纯利润率约为22%。
  财报出来后,潘石屹迫不及待地宣布:“SOHO中国的转型成功了。”但一项不可忽视的关键数据是,转型这段时间以来SOHO中国的租金收入仅为8600万元,占其25亿元收入的约3%左右。也就是说,SOHO中国业绩的良好表现,主要来源于销售而非出租。
  看起来,潘石屹所谓“转型成功”只是假象,而距离他之前接受采访时所言“2015年时,SOHO中国的收入主要靠租金”,还有更长的一段路要走。(来自网络)
 

预约看房

点击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