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写字楼频现现存隐忧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0日分享到:
近一两年来,中国出现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高潮从全球范围来看,超过400米的已建成超高层建筑,中国占约六成。目前中国超过400米的超高层建筑中,已建成8幢,已开工28幢,处于规划阶段的约36幢。
从分布情况来看,除南京“绿地紫峰大厦”外,其他已建成项目全部集中于一线城市以及台北与香港。而已开工项目中,除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省会城市与直辖市外,苏州、大连、珠海、宁波等区域中心城市,也在建造超高层建筑。
像上海中心这样的超高层建筑,写字楼体量通常超过20万平米,写字楼出租缓慢已成为超高层建筑亟待解决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超高层建筑的写字楼要实现70%去化率,需要近3年时间。而非超高层通常花一年时间即可。
招商博弈暗潮涌动
超高层建筑无疑是城市亮点,企业进驻意愿也较强,但据了解,很多地标性建筑并没有实现跨区域吸引客户。
超高层写字楼若想在初期获得市场认可,吸引大品牌企业入驻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但大品牌企业议价能力都非常强,这也成为超高层写字楼的招商难题。永安会计师事务所入驻环球金融中心,就是知名企业“捡便宜”的实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永安是以5折的价格签署的租赁合同,而环球金融中心对外报价则在12元/天/平米-15元/天/平米。
难言一枝独秀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市场研究发现,虽然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多个省市有分布,未来两三年将陆续上市,但结合目前状况来看,各地超高层项目也不会再轻易上马。
迄今为止超高层
写字楼的开发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的比值大概在1比3。上海金茂大厦一天的维护成本就要100万。
业内人士表示,消防、防震等抗灾害风险能力较弱,也会成为一些企业拒绝超高层的原因。鉴于国内物业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加之超高层写字楼本身高容积率,内部运营环境不乐观也会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今后城市写字楼格局将会是一个二元化的。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还会有一些企业想依靠超高层写字楼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自身实力过硬的企业则会主动选择低密度、花园式的办公环境,而城市远郊、次中心正是不错的选择。(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