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甲级写字楼物业市场在2010年强势复苏,并在全年表现优于预期。作为写字楼市场传统需求来源的跨国公司于年内加速扩张和兼并的步伐,需求回升态势明确;与此同时,内资企业成为推动甲级写字楼市场升温的另一重要因素,数宗租赁大单即系佐证。
来自高力国际消息,北京甲级写字楼物业市场在2010年强势复苏,并在全年表现优于预期。作为写字楼市场传统需求来源的跨国公司于年内加速扩张和兼并的步伐,需求回升态势明确;与此同时,内资企业成为推动甲级写字楼市场升温的另一重要因素,数宗租赁大单即系佐证。旺盛的需求、新项目满意的预租情况和乐观的市场气氛共同营造出有利于业主方的市场情形,亦使整体租金水平全年处于上升通道,某些核心区域的租金水平甚至达到历史最高点。尽管交易量由于优质物业交易机会的稀缺和资本值的增长而低于前两年的水平,但写字楼物业投资需求依然旺盛,投资者背景更为多样化。
截至2010年底,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存量超过47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36%.五个新项目于年内落成入市,包括燕莎区域的凤凰置地广场一期和嘉铭中心,CBD区域的远洋光华国际C座和国贸三期,以及金融街区域的太平洋保险大厦*,总计为市场带来316,907平方米新增面积。新增供应集中入市所带来的冲击被需求的大幅反弹所抵消,来自金融、科技、服务、制造、能源、医药和传媒等行业的内外资企业之需求尤为突出,因此全年净吸纳量累计达540,218平方米,同比上涨120%.值得注意的是,CBD区域对整体市场的贡献最大,其净吸纳量达278,842平方米(占总量的51.6%),燕莎和金融街区域紧随其后,净吸纳量分别为98,683平方米(占总量的18.3%)和76,634平方米(占总量的14.2%)。相应地,北京甲级写字楼的总体空置率由2010年第一季度的16.27%下降至第四季度的10.02%,为2007年以来的最低值。在个别区域,如金融街和中关村,第四季度空置率均低于2%.
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整体平均净有效租金在2010年第一季度大致保持平稳,与2009年第四季度相若,随着大部分业主在回暖的市场气氛中将租赁策略由保持出租率向优化租户质量和最大化租金收入调整,租金水平在随后的三个季度以4.92%的平均涨幅快速攀升。优惠条件的收紧和业主期望值的提高使市场净有效租金在2010年第四季度上升至人民币每月每平方米192.27元,同比攀升16.70%.租金增长在下半年进一步加速,由第二季度的3.92%提高至第四季度的6.68%.其中,CBD区域以23.69%的上升速度领跑各子市场,其余各区域租金亦普遍上涨,涨幅从9.38%至17.94%不等。至2010年底,金融街、CBD和中关村区域租金居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前三位,净有效租金分别为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238.17元,201.95元和171.06元。
北京写字楼投资市场在2010年表现依然活跃,总计15单整售或大宗买卖交易在年内签约。由于在交易结构上的灵活性和对本地交易操作的熟悉程度,内资投资者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与此同时,外资机构投资者在年内亦至少完成三宗交易,显示出北京写字楼市场对海外投资者依然极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内资投资者的背景变得更为多元化,除大型上市公司与国有企业外,之前专注住宅物业开发的发展商、汇集民间资本的私募基金和保险公司的身影亦出现在写字楼投资市场上。至2010年底,在需求的推动和业主对售价的高期望值下,北京写字楼物业资本值同比上涨21.88%,至每平方米人民币33,400元。
中国经济在2011年将继续增长,其GDP增长预计将达到9%至10%(世界银行,摩根大通,高盛,2010年下半年)。相较世界其他经济体所呈现的坚实的经济基本面将促使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扩大、深入和整合在中国本地的业务。作为中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二的城市(统计年鉴,2010),北京无疑将从中获益。以上原因,加之未来两至三年内有限的新增供应,高力国际认为业主方仍将在2011年的甲级写字楼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并对租户的公司背景提出更多要求。2011年,总建筑面积达553,271平方米的七个写字楼项目计划入市,市场总体空置率预计将小幅上升,并在2011年底徘徊在12.60%左右。新增供应集中的三个区域,CBD、东二环和燕莎区域空置率将最高,分别在22.01%,20.13%和16.67%左右。但有鉴于业主的强势姿态和对市场表现的高度乐观,租金的普遍上涨将可期待。基于实证分析和市场观察,高力国际预测平均净有效租金在2011年底将达到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201.86元,按年上涨5%.与此同时,北京甲级写字楼物业资本值预计将同比增长7%至10%,超过租金涨幅,使资本化率萎缩至5%至5.5%.(来自中国写字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