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公告新闻详情页

甩掉“曲线” 险资进军不动产终于落落大方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8日分享到:

保险资产投资不动产  有望迎来爆发式扩张

市场蛋糕有多大,欲望就有多大。翘首盼望的保险资金,终于在本年8月初舒缓了自己久违的投资野心,就在2010年8月5日保监会公布了《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条例明确规定,保险资金投资于不动产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投资于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两项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新办法于2010年8月31日起施行。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国内保险资产总额已达到4.52万亿。新规一出,意味着将有超过4500亿保险资金可涌向地产市场,这下保险资金终于可以不再偷偷摸摸,用别人的名义为自己谋利益了。

历史回顾

保险公司在京“曲线”买楼 各自衔 “肥肉”

中国平安算得上保险公司里潜入商业地产最深的险企,据初略估算,其以自住或通过平安物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平安信托与其他地产商项目合作的名义,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拥有了总计超过百亿资金的商业地产项目。而北京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不得不说是平安投资地产的得意之作,它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南路1-3号,东三环燕莎桥西,为燕莎商圈最高建筑。当前,大厦写字楼部分租赁价格为8元/ /M²/天,处于燕莎商圈写字楼租赁价格的高档位。中国人寿集团则通过国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曲线进入房地产,该公司目前已有位于朝阳门CBD商圈的中国人寿大厦、金融街鑫茂大厦、F1大厦和中国人寿中心大厦四个项目。除此之外,其他保险企业也纷纷效尤,在京城繁华商圈旺地各自衔着自己相中的“肥肉”,只有新华保险相对比较低调,目前尚无大动作。据市场有关数据显示,2005-2009年,保险机构累计在京整购写字楼面积达106.6万M²,占同期北京整购写字楼市场总量的16.6%,其中累计购买金融街写字楼47.2万M²,占其全市购买量的44%,接近半壁江山。CBD、燕莎区域近5年累计购买量分别为27.1、21万M²,占全市总量的25%、20%,位列二、三位。

附图:保险公司在京投资不动产明细表

保险公司

名下项目

详情

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大厦

位于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16号,目前出租报价是每月220/ M²。

中国人寿中心大厦

位于金融街核心地段,大厦总建筑面积91477.1 M²,办公层面积2105 M²。部分面积用于出租,每月650/ M²,折合每天22/ M²。

鑫茂大厦

位于西城区金融街15号,属中国人寿旗下投资地产。

F1大厦

位于西城金融街F1号地,2006年9月27日批准销售当日就整栋出售给中国人寿,成交金额19.6亿元。

中国人保

中国人保财险大厦

2005年,人保财险投资17.05亿元购得位于东三环国贸桥西南角的北京银泰中心B 7.85万M²地产。目前出租报价是每月5-8.5/ /M²/天。

泰康人寿

泰康金融大厦

2006年,以13.32亿元购入北京国际中心1号楼,冠名为泰康人寿大厦。目前出租报价是每月7/ /M²/天。

F2-B大厦

2006年11月,泰康人寿保险出资1.021亿美元收购了位于西城区金融街核心地带的F2-B大厦,总建筑面积达3.8万M²,其中商业部分建筑面积约17000 M²。

民生人寿

民生人寿大厦

2006年,以5.9亿元购入北京国际中心2号楼,冠名为民生人寿大厦。目前出租报价是每月7-8/ /M²/天。

中意人寿

凯晨广场东座第七层

2006年中意人寿整购北京西单大街以西、西长安街南侧的凯晨广场东座第七层整层,面积近4000 M²,单位售价高达32000元/ M²,一度成为当时北京写字楼史上售价之最。

太平洋保险

太平洋保险大厦

宣武区广安门外大街八十七号

丰盛大厦

2008年,太保以近2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丰盛大厦,以大厦约7.1万M²的建筑面积计,收购单价约3万元/ M²。

平安保险

平安国企大厦

西城区金融大街35号,自用为主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平安在该楼的投资金额在人民币30亿至35亿元之间。2008年奥运期间,平安国际金融中心落成。截至20099月底,该项目出租率:写字楼部分为40%,商业部分为50%。当前,大厦写字楼部分租赁价格为8/ /M²/天,处于燕莎商圈写字楼租赁价格的高档位。

世纪财富中心西座

2008年,位于CBD区域朝阳区光华路七号的世纪财富中心西座被平安收购,成交面积约5万M²,价格达到14亿元。目前出租报价是每月7/ /M²/天。

新华保险

新华保险大厦

朝阳区建国门桥东800米,自用为主

中国再保险

中国再保险大厦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1号,自用为主


前景分析

未来4500亿的力量? 险资入市需谨慎

此前,政策不允许直接进入的时候,各家公司在实际操作中遮遮掩掩,用“自用”名义这类擦边球方式来规避政策。就在《办法》出台前,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刚刚合计耗资逾30亿元在深圳和杭州各自拿下一幅地块,均表示为自建办公写字楼,现在有了政策庇佑,就可以大张旗鼓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推向市场,收取租金回报。由于国家对住宅市场的投资政策限制,保险资金大举进军住宅类地产依旧比较困难。未来4500亿的力量极有可能冲击全国的商业地产。虽然保险公司热情高涨,但起起落落的地产市场以及各种空置率的传闻,考验着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在不动产的投资方面还需谨慎。

预约看房

点击在线咨询